早前,一名79歲的長者被發現在公園女廁上吊自殺身亡,消息指她患有痛症和腦退化症,在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後,懷疑鬱鬱不歡萌生自殺念頭。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長者服務單位舉辦的各類型小組活動包括興趣班、講座及大型活動被迫暫停,長者社交減少和支援網絡亦縮小,這種情況下他們接收大量疫情資訊,會感到焦慮和不安。而且長者身體抵抗力較低,無疑是疫下最脆弱的一群,加上他們接收資訊和消化能力相對有限,需要得到家人和社會的關顧;當疫情升溫,社會出現集體焦慮,長者難免放大負面想法,我們更加需要關注長者的情緒健康,千萬別讓他們成為孤立無援、自以為已被放棄的一群!
如想了解更多情緒支援資訊歡迎瀏覽下例網站: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情緒支援熱線
長者情緒支援服務熱線
https://www.shunyuacademy.com/knowledge/176
其實有甚麼活動可以在家中可進行令你身心舒暢、忘卻煩憂?達到心靈療癒的效果?
1. 聽音樂
有研究顯示,音樂令人身心舒暢及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壓、心跳、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以至呼吸頻率、舒緩疼痛、減輕焦慮。所以,每天用20至30分鐘去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就能達到保健的效果。
2. 栽種植物
親身照料自己栽種的植物,見證它們茁壯成長的過程。享受成為「照顧者」的滿足感,發揮植物的療癒力量。體驗種植帶來的好奇、平靜,達到紓緩情緒、心靈療癒的效果。
3. 靜坐冥想
有助減緩全身的新陳代謝,並幫助人保持平靜,減輕焦慮。亦有助緩解疼痛當人因為打坐放鬆後,身體的痛苦卻會雙倍減少。初學靜坐的朋友也不用勉強坐太久,以「寧可短,不可斷」為原則,剛開始可以每次20分鐘,之後每過一個月再增加5分鐘,最後以1小時為目標,持之以恆。而最佳的打坐時間是早晨剛起床的時候,這時大腦最清醒;或在晚上臨睡前打坐冥想,將一天的煩惱勞累掃除,連帶提升睡眠質素。
4. 學習書法
學習書法時,大腦和視覺都會集中在字上,而手和腳都會配合我們寫字。當我們靜下心來寫字,我們就能達到心神合一的境界,不受外界事物和自身情緒影響,完完全全地投入在寫字的過程當中。這無形中調節了煩躁不安的情緒外,還能讓自己專心,提升專注力。
5. 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例如:完成著色簿裡的作品、編寫食譜、寫作、畫畫、做手工等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這些活動能夠有效幫助長者降低負面情緒同時增加正面情緒,降低焦慮和壓力。
資料來源:
香港經濟日報(疫情下長者易焦慮 機構呼籲長者閱讀減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