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香港] 照顧失智症的「記憶保健」

或許在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病人世界裏,時間的錯亂,讓他們每天只能定格在過去的生活,對現在的悲喜、冷熱和肚餓的反應無感,甚至漸漸失去微笑的能力。

美國失智症患者約有580萬人,在俄亥俄州, 職業治療師JeanMakesh先後在ChagrinFalls, Ashtabula和Madison地區開辦Lantern養老院。Makesh曾在2016年獲選為美國老齡化影響力50強之一,以及年度企業家,肯定他在長者照顧的努力。

 

縱然殘缺亦屬治療機會

Makesh在接觸病人的經歷裏,觀察到懷舊的建築能稍稍喚起病人與現代的溝通,讓他們可以正常地與我們對話和相處。之後,他大膽地離開了受僱的養老院,自行開辦專門照顧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病人的養老院Lantern,採用時光倒流的室內設計,把養老院裝潢成上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的美國小鎮大街風情。

採用這種設計風格,原來跟病人仍然記得童年時的社區面貌有關,建造倒帶式的時間膠囊,即使現在保留25歲的年輕心智,但從激活受壓抑的記憶中,刺激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病人重新學習生活技能,也為家屬燃點希望。

失智症患者會因為大腦組織的收縮,令他們無法正常照顧自己,甚至失語。目前尚未有治療技術,只能靠藥物有限度地紓緩早期至中期的徵狀。但失智者患者有機會同時患上超過一種的認知障礙。早期會容易忘記月份、失去理財能力、迷路;到了中期,有機會性情大變、神志恍惚、反覆提問、失禁等;到了晚期,可能連走路、吞嚥和微笑的能力也盡失,最終要臥病在床。

起初Makesh覺得自己既為職業治療師,自以為照顧失智者患者難不到他,怎料真正接觸後反被嚇儍。他說:「我以為自己對老人了解很多,但當我真的與他們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時,我反問上帝,我完全毫無頭緒!」他試過在晚上7點半時,有長者向他討早餐;也遇過一位92歲的長者說要回老家探望母親。不理解失智症的病徵,外人會以為他們是瘋人瘋語。

 

他曾到訪其他護老院取經,但最後發現長者並非需要漂亮的環境,而是一個有記憶的地方。當人被送進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還要強迫遵從接受治療和服藥,正常也會出現焦慮、煩躁和沮喪。近十多年醫護界提出的「輔助生活」(assistedliving)和「記憶保健」(memorycare),便是希望幫助失智症患者在較好的情緒支援前提下,接受居家安老的治療,前者通過提供安全、有結構的環境,輔助患者處理日常起居生活,後者延伸至24小時全天候的專業護理,處理較為嚴重的失智症患者。

 

用建築增添環境熟悉感

Lantern的設計除了無障礙的元素,還引入模擬的環境控制。例如在養老院的天花板安裝上模擬天空的光纖板,讓院內的長者可看到旭日,臨近傍晚便看到夕陽,為患者重新安裝生理時鐘,慢慢令大家連接外部的世界。除了燈飾的應用,還在室內建造庭院,鋪上草色的地氈,安裝噴泉和燈柱;又把每間房間模擬成有前廊的公寓設計,不但喚起失智者的那些年,還引導患者透過身體的自然反應,主動跟鄰居打招呼。

除了視覺建築外,還引入香氣和音樂治療,在用餐時加入薄荷和柑桔味,鼓勵進食,這一切都是為了激活失智症患者的神經網絡;還有電影院、理髮店、沙龍和超市,模擬一個正常的社區生活。他很希望實現記憶保健的社區願景,能夠在五年內自理,然後在十年內獨立生活。Makesh分享:「創造一個能夠激發某些記憶的環境,幫助他們放鬆身心……放鬆時,記憶可能會回來。」

疫情肆虐,Lantern護理員也嘗試搭建簡單的「擁抱亭」,讓患者的家人穿戴膠手袖,隔着膠膜與患者擁抱。畢竟疫情導致患者與家人長時間被分開,也會飽受精神折騰,希望這一個擁抱亭能為雙方帶來人性化的情感支援。

Lantern模式不是近年才冒起,但特點在於擺脫「完全囚禁式」的照顧,讓患者在有監察的環境下能如常人般行動。

荷蘭和法國甚至採用「認知障礙友善社區」,套用「在地安老」(agingin place)的思維,建造失智村,設計生活化的場景,由患者按當下的心智,決定鍛煉哪種自理能力。

其中荷蘭的「侯格威村」(DeHogeweyk)更是由荷蘭政府斥資興建,由著名建築師Molenaar&Bol&vanDillen操刀設計,內有23幢房屋,每幢可供6至7名患者居住。照顧員一改白袍的穿著,打扮成園丁、收銀員、超市人員、郵差,身處的環境就像主題公園,既繽紛又快樂。侯格威村的代言人也覺得有效延長失智症患者的壽命。

法國的失智村則視所有失智症患者為「村民」, 可以在共享園圃種菜、散步,他們認為最好的治療就是生活。

 

反思傳統經營模式

有人曾懷疑失智村的照顧容量只是杯水車薪,但起碼挑起了民間動用創意去解決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困難。對於尚未有認知障礙症護理政策的香港而言,也是很好的啟示。

近日鄰舍輔導會的超逼真「龍鳳酒樓」在社交媒體引起關注,用酒樓作為訓練場景,由照顧員角色扮演,推着點心車,叫賣蝦餃燒賣,令一眾長者立即笑容滿面,揮着點心卡叫嚷,令外人感覺到活動中心不再冷冰,也有窩心一面,增進長者對護理中心的接納,也看到場景訓練在香港大有需要。

 

資料來源: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