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香港] 認識二十四節氣

講起二十四節氣,大家能憶起它們每一個獨有名稱嗎?本周舜禹學堂將講到二十四節氣的基本計算原理、由來和當中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人類各民族多有此四。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八卦),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將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制訂的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二十四節氣的定位法分「平氣法」和「定氣法」兩種。「平氣法」是將全年日數平分為24等分,而現行使用的「定氣法」,則以太陽經度視行15度來定位二十四節氣,兩者稍有差別,但其精隨無異。融合兩種定位法簡單說明中氣與節氣之區別。

每個節氣間隔差不多是半個月,如果將太陽和地球一整年的相對位置想像成一個圓,冬至為起點,先將一年的時間平分為12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兩個中氣間的角度等分,其分點稱為「節氣」,12個中氣加12個節氣,便稱為24節氣。

 

二十四節氣依次序排列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所代表意義

春季

   

立春: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

雨水:這時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驚蟄: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

春分: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天氣晴朗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人們在門口插上楊柳條,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掃墳墓。

穀雨: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種的好季節,因為有雨水滋潤大地。

夏季

       

立夏:夏天開始,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工作日益繁忙。

小滿: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芒種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宜開始秋播,如晚穀、黍、稷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黃梅季節,連綿陰雨。

夏至: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白天最長。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萬物生長最旺盛,雜草害蟲也迅速滋長。

小暑:正值初伏前後,天氣很熱但尚未酷熱,忙於夏秋作物的工作。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一年最炎熱時期,喜溫作物迅速生長;雨水甚多。

秋季  

     

立秋: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開始移栽。

處暑: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夏季火熱已經到了盡頭。

白露: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種。

寒露:天氣轉涼,露水日多。

霜降: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種。

冬季    

   

立冬:冬季開始,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

小雪:氣溫下降,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萬里冰封。

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小寒: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大寒: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資料來源: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之友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維基百科節氣民俗現智慧香港教育城

相關資料:

天文台(2020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

二十四節氣 - 中醫動 - 醫院管理局(生活養生妙法)

二十四節氣預警氣象諺語

相關影片:

介紹二十四節氣(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