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風微涼的午後,應著一位同學強烈的願望,今天由舜禹學堂的陳老師帶來了老歌《河邊春夢》——這首創作於日治時期的經典閩南語小調曲子。其旋律深情,歌詞寫出在河邊所引發的哀怨,失落的戀情依依難捨。從流水嗚咽找到寄意,觸動了在場每位長者的心弦。
《河邊春夢》是一首三拍子的小調歌曲,音韻婉轉細膩,蘊含著台灣文化的深厚底蘊。陳老師藉著這首歌,教長者們如何在三拍子的節奏中找到音樂的韻律。為了讓課堂更有趣且更貼近生活,陳老師特地準備了寶特瓶與綠豆製作的自製沙鈴。隨著她的帶領,長者們手握沙鈴,在二、三拍時輕輕搖動,感受節拍的律動,教室內回蕩著歌聲與沙沙聲,氣氛和樂融融。
課堂中,陳老師的耐心和關懷打開了長者們的心扉。有一位阿嬤,笑著拉住陳老師的手,說出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以前在遊覽車上,大家輪流唱歌時,總想參與,但因為不識字,怕唱錯歌詞被笑話,就不敢開口。」現在,透過陳老師的鼓勵和支持,她終於能在眾人面前慢慢學唱,唱錯了也不再害怕,因為身邊總有伙伴提醒和陪伴。她的眼神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河邊春夢》這首歌的曲調略帶哀傷,講述的是戀情的失落。陳老師原本有些擔心,這樣的歌曲會讓課堂氛圍變得沉鬱。但她很快發現這種顧慮是多餘的。一位長者溫和地說:「這首歌雖然帶點悲傷,但它的旋律充滿古意,聽起來是很美的。」隨著音樂響起,對於旋律和歌詞熟悉的長者們自信地拿起麥克風一展歌喉;而對歌詞生疏的長者則在陳老師的耳邊引導下,逐句唱出,聲音裡透出的是學習與探索的熱情。
這一堂課,不僅是音樂技藝的學習,更是情感的交流。每位參與者都在歌聲與節拍中找到了自己與群體的連結,重新感受到生命中的美好與充實。那位阿嬤的真情告白無疑讓陳老師心頭一暖,她深刻體會到音樂的力量——它不只是聲音的共鳴,更是心靈深處的療癒。
這一場音樂課,無疑讓長者們在熟悉的旋律中重拾昔日的回憶與溫暖。對於他們而言,音樂不僅是聽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陪伴與鼓勵。音樂的力量,讓他們有了勇氣再次站上舞台,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方課堂,這裡的歌聲,已經成為每位長者最真實、最溫暖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