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天氣酷熱,身處在猛烈的太陽下,容易中暑。若不及時進行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今期舜禹學堂為大家帶來“中暑”的資訊。
人在酷熱的環境裡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來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
先兆中暑:患者初時表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眼花、耳鳴、胸悶、噁心、嘔吐、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這就是先兆中暑。
輕症中暑:在先兆暑症狀出現後,病情不減輕,繼續體溫上升,皮膚灼熱,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博細弱而快,臨床上叫輕症中暑。
重症中暑:凡有上述症狀,並有昏倒或出現抽筋痙攣,皮膚乾燥無汗,體溫在40度左右,稱為重症中暑。
需要在太陽底下工作或活動的工人、運動員、軍人較常發生,或是處於悶熱、潮濕、空氣不流通的工作族群,小童、長者、長期病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和過胖人士這些人都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均較易中暑。
但以為待在冷氣房就沒事嗎?長時間處在冷氣房一樣也會中暑!冷氣房的環境容易使皮膚毛細管、汗腺收縮,不利於身體排汗,若身體的熱量無法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一樣容易中暑。
提醒大家,適時補水也是調節體溫的重要方式。
1. 喝水不足:體內水分含量不足易引發脫水。
2. 悶熱環境:通風不良、無空調的生活空間。
3. 年齡:4歲以下的孩童及65歲以上的長者特別容易中暑,因為他們的體溫調整速度比其他人慢。
4. 喝過量酒精。
5. 睡眠不足:可能影響身體機能、降低出汗率。
6. 藥物治療:服用抗組胺藥(緩解過敏症狀)、減肥藥、利尿劑、鎮靜劑、癲癇藥、心臟和血壓藥物、抗抑鬱藥等也有機會增加中暑風險。
7. 健康狀況:患心臟病、肺病、腎病、肥胖或體重過輕、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的人較易中暑。
8. 服用非法藥物:如海洛因、古柯鹼、安非他命、搖頭丸。
9. 曾經中暑:易中暑原因可能與體質、基因或身體狀況有關。
1. 穿着淺色和通爽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吸熱,並方便排汗及散熱。
2. 帶備並補充足夠的水,以防脫水。
3. 避免喝含咖啡因(例如:茶或咖啡)或酒精的飲品,因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4. 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因高溫、出汗和疲勞都會額外消耗體力。
5. 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6. 在室內活動時,應儘量打開窗戶及以風扇或空氣調節系統保持室內通爽涼快,避免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
7. 調整工作安排,在較涼快的時段工作。如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儘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配以循序漸進的工作速度,並於定時在涼快處休息,讓體力回復。
8. 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
9. 進行活動時若感不適,應立刻停止,並儘快求診。
1. 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陰涼處,同時墊高頭部、身體躺平。
2. 除去身上多餘的衣物、皮帶配件,以利患者散熱與保持順暢呼吸。
3. 可以用濕冷毛巾擦拭患者身體,或以搧風的方式幫助緩者降溫。
4. 若情況輕微者,通常短時間會恢復意識,可給予水分、食鹽水或運動飲料。
5. 若患者5-10分鐘內未恢復意識,應立即送醫。特別是有慢性病、中風病史的患者。
出現輕度中暑或熱衰竭後要避免進食大量生冷瓜果、寒性食物,因為會損傷脾胃,可加劇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應該以飲水為主,若運動時間 1 小時以上,需同時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可選擇含電解質的運動飲品。
中暑患者應採用少量、多次喝水的方法,因為大量喝水不僅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外,而且還會使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引起嚴重的熱痙攣。
中暑後患者體溫仍然會比一般人高,雖然此刻患者體質虛弱,但不能隨便以吃補藥來補身,因過早進補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使已逐漸消退的暑熱又復燃。
針對中暑的患者,除了應給予適當的休息之外,切記勿食用辛辣、油腻且難消化的食物,因為吃了辛辣、油腻的食物之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腸胃道,而間接地造成大腦的血液減少,此刻人體會感到疲倦感加重,反而會更加引起腸胃的消化障礙。
資料來源:香港01痞客邦iHealth衞生防護中心光田綜合醫院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