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資訊

[舜禹台灣] 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介紹 – 喧鬧中的一塊淨土

房客「暴斃離世」家屬不願處理!房東嘆:人情冷漠

 

在高雄的一位女房東,接獲其他房客通報,有一名獨居的瓦斯工租客,連續多天沒有外出,會同警方和管委會開門後,才得知房客已經在家中過世3天以上,只是聯繫房客家屬,都說「不方便處理」,讓房東大嘆人情冷漠,只好自掏腰包,請清潔工整理房屋,至少要花4萬元以上。

  

傳統農村的生活與農業生產活動密切相關,村民的生活勤儉而純樸,農村的社會是詳和而富人情味,村民也擁有對農村的歸屬感。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疏離,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社區生活中,我們似乎都不太關心和幫助陌生人,甚至有時候會對他們的困境視而不見。這種社會冷漠的現象,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削弱了社會的凝聚力和信任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

隨著城市化和住宅密集化的發展,實際互動機會的減少,人們住在自己的小房子裡,失去了以前那種大院子或小村子的氛圍。這樣一來,人們之間的接觸和交流就變得越來越少,甚至有些人在同一個小區住了好幾年,也不認識自己的鄰居。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容易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對於那些不熟悉的人,就不太願意關心和幫助。

 

在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成就和利益,而忽略了周圍人的需要和感受。這種個體主義的思想,使得人們覺得只要實現自我價值就好,不需要去管別人怎麼樣。這樣一來,人們就變得自私和冷漠起來。

 

我們甚至都聽過一些負面的新聞,比如有些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卻被反咬一口;或者有些人假裝需要幫助,卻是想詐騙別人。這些新聞讓我們對於幫助他人產生了恐懼和猶豫,對周圍環境的信任度降低,害怕自己也遇到類似的情況。因此,我們寧願選擇冷漠處事,也不願意冒險去做一個好心人。

 

台灣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根據統計,2020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4.6%,預計2025年將達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台灣也面臨了許多社會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孤獨死、老老照顧和照顧殺人。

 

孤獨死是指一個人在沒有任何人知道或關心的情況下死亡,屍體長時間沒有被發現或處理。台灣每年有數千人因孤獨死而喪命,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孤獨死不僅反映了老年人的孤寂和無助,也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孤獨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會關係的疏離、家庭支持的缺乏、生活品質的下降、健康狀況的惡化等。

 

老老照顧是指一個老年人必須負責照顧另一個老年人,通常是配偶或親屬。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是老老照顧者,他們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壓力和負擔。老老照顧不僅影響了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健康和幸福,也增加了社會福利和醫療的支出。老老照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子女的缺席或不盡責、社區資源的不足、長期照護制度的不完善等。

 

照顧殺人是指一個人因無法忍受長期照顧的壓力和困境,而殺害自己所照顧的人,通常是配偶或親屬。台灣每年有數十起照顧殺人案件發生,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照顧殺人不僅造成了無辜生命的損失和家庭的崩潰,也引發了社會和法律的爭議和反思。照顧殺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照顧者的精神崩潰、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低落、家庭和社會的缺乏支持等。

 

以上三種現象都反映了台灣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和危機,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關懷和幫助給需要的老年人,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減少不幸和悲劇的發生。

 

從「互助」中創造幸福感

 

在社區中,我們可以享受彼此的陪伴、支持和幫助,也可以為社區的發展和改善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城市化的進程,許多社區面臨了人口老化、資源匱乏、環境惡化等問題,使得社區的凝聚力和活力逐漸減弱。因此,我們需要思考要如何讓社區民眾互助,促進社區間彼此互相照顧。

 

社區民眾互助的好處有很多,例如:

 

- 可以增加社區民眾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減少孤獨和壓力。

- 可以提高社區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預防和減輕疾病。

- 可以節省社區民眾的開支和資源,減少浪費和污染。

- 可以促進社區民眾的學習和成長,增加知識和技能。

- 可以加強社區民眾的溝通和合作,改善關係和衝突。

- 可以激發社區民眾的創意和行動,推動社區的創新和發展。

 

要如何讓社區民眾互助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建立社區民眾互助的平台和機制,例如設立互助組織、舉辦互助活動、建立互助資源庫等。

- 強化社區民眾互助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宣傳互助的理念、教育互助的技巧、培訓互助的領導者等。

- 維持社區民眾互助的動力和效果,例如鼓勵互助的參與、評估互助的成效、表揚互助的貢獻等。

 

讓我們一起行動吧!讓社區民眾互助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社區間彼此互相照顧成為一種文化風氣。這樣,我們就能創造一個更美好、更溫暖、更有力量的社區!

 

 打造互助共老生活圈獨居也能是安全幸福的選擇

 

如何讓每個人好在家鄉,社區的互助力量非常重要,老盟推動「幸福獨居共好社區計畫」,希望培力志工進到獨居長輩的家中去陪伴關懷,或透過電話問安、送餐或共餐消弭孤獨感,進而協助「安全獨居」。

衛福部公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提到,政府應以促進老人健康與社會參與為主,呼應高齡永續發展,老盟持續致力相關政策倡議,「社區共好暨孤獨處方箋」計畫以互助服務模式培育志工,初老幫助中老、老老,形成緊密的在地生活圈。張淑卿強調,迎接獨居時代,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運用中高齡及高齡人力,讓「在地人照顧在地人」緩解孤單,長者也能夠獲得更親近的服務。

老盟自2022年起,開發「幸福獨居好朋友」互助服務模組,讓社區互助永續量能最大化,今年與11個社區夥伴共同建立獨居不孤獨的幸福生活圈。其中,還納入了時間銀行的運作概念,以及睦鄰志工計畫、巷弄長照使用AI科技、部落互助合作等,整個社區動起來關注獨居問題。每個社區都因地制宜發展出永續共好的方式,也讓獨居長輩遇到困難時,有人可以伸出援手,建立新的社會鏈結,產生良善的信賴關係。

睦鄰相伴、強化社會照顧支持體系,讓社區中有愈來愈多元的關係連結,獨居也能是安全幸福的生活選擇。獨居與幸福聯結建立在安全之上,協助的措施要個別化,視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和支援,也能過自主健康有意義的老後生活。

 

高齡化和少子化導致老年人獨居比例漸高,老盟多年協助全國偏鄉社區老人照顧模組開發,培力社區培訓半專業的中高齡志工,倡議社區共生加強人際互動,降低憂鬱、焦慮等心理狀況,以及各種生理疾病的發生機率。這項「社區共好暨孤獨處方箋」計畫讓社區裡的獨居長者自助、互助與共助,當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有人可以協助,同時產生互動性的社會鏈結。

 

 

「不管是年輕人、新住民或長輩,一來到這邊就主動打掃整理,詢問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幫忙。他們完全沒有義務要這麼做,但是長期陪伴累積的情感,讓他們把這裡當成家。」

 

「社區中活絡的互動網絡,對於原本疏離、壓抑或弱勢的族群,是一個可以再度活起來的管道和機會。」

 

社區的連結力如果提高,居民對於社區的整體幸福感也會提升:幸福感提升了,大家投入在社區活動或提供協助的意願也會提高,形成正向循環。

 

彼此幫助、共同生活,是共生社區的核心精神,同時強調必須是雙向或多向,而非單向的照顧關係。在彼此幫助、共同生活的社區架構下,即使沒有家人的關係,社區也能成為另一種家。

  

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介紹 – 喧鬧中的一塊淨土

由一群有志之士於雲林縣古坑鄉麻園地區率先倡議,村民包含了在地勤耕數百年的鄉親、20多年來陸續落腳於此的福智同修、有機農友,以及定居在外卻積極參與社區互動的關係人口。

社區敬老義工發展慈悲照護

組成社區敬老小組義工隊,發展社區型照護模式研討,共創適合麻園村的社區照護系統。2021年10月,「有安心居家長照機構」進駐麻園村,帶來了長照的專業團隊及顧問,並接續引進相關訓練機構,培訓義工以及在地有意從事長照工作的居民,取得相關證照。目標建立「長者的社區互助網絡」,再加上「在宅照護、醫療、康復及安寧」的長照服務,還給村民「在家善終」的選擇權。

 

高齡長者的健康促進

由社區義工奔走,引入相關師資,規劃活潑生動學習課程給社區長輩,獲得社區長輩相當好評,由於麻園村地理範圍的限制,目前分為麻園聚落、與中洲聚落兩場域分開辦理,又因公所資源有限,加上散村社區的交通不便問題,在推展上實為不易。同步亦引入阿波羅計畫、大健康計畫等串連。

 

社會冷漠是一種惡性循環,它既是由於社會結構和文化的變化造成的,也是由於我們自身心理機制和認知偏誤造成的。如果我們想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創造一個和諧、溫暖的社會氛圍,我們就需要從自身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學會關愛他人,也學會感受他人的關心。不要覺得自己的力量很渺小,當你行動起來時,你周圍的人也會被帶動起來。

 

 

 

資料來源:

雅虎新聞

一站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