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少基層長者在社區從事拾荒,自食其力幫補生計之餘,亦為環保回收工作而作出重大貢獻。然而,他們亦往往是被社會忽略的一群。我們幾乎每一日在每一區都會遇到他們。儘管天氣有多炎熱、陽光有多猛烈,拾荒者每日都風雨不改地推着手堆車穿梭城內的大街小巷,賣出一整天收集到的紙皮,辛酸工作的背後只是想賺取微薄收入。
根據「拾平台」的統計,81.9%受訪拾荒者是60歲以上的長者,超過六成受訪者每月收入少於5000元,27.4%受訪者收入為1000至3000元以下,26.0%為3000至5000元以下,27.4%為5000至10000元以下,整體受訪者每月平均拾荒收入僅716元。至於拾荒原因方面,幫補家計(64%)排首位,其次是維持生計(24.5%),而受訪者中平均每日拾荒1.9次,工作時數中位數為5.5小時。
手推車是拾荒者最重要的「搵食」工具,是拾荒者的最佳拍檔,透過調查發現拾荒者平均每日回收重量35公斤,最重達170公斤,推算全港拾荒者每日回收193噸垃圾。拾荒者每日推著沉重裝滿著一疊一疊紙皮,對他們的身體造成沉重負擔,弄得腰部勞損。有見及此,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計劃團隊,着手設計和改裝回收手推車,從而減輕長者負擔。一般手推車潛在了不同問題,例如疊起的紙皮易倒下、轉向難、上壆費力等。改裝過的手推車將前輪改為「萬向輪」,方便轉向,亦增加煞車防止溜走;針對上壆,加大前後輪距離,又在車底加裝有滾輪的「流利條」,減省所需力度。此外,新車又加入延伸支架、安全帶、防盜器等配件,方便拾荒者。
拾荒者肩負起每日接近全港兩成,達193公噸的廢紙回收,對環保甚至社會貢獻甚大他們也只是靠自己雙手生存,職業無分貴賤,拾荒也一份職業,我們也應該尊重拾荒者的工作及了解背後的辛酸。
如對以上介紹的相關資訊,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計劃團隊。另外,由「關懷貧窮學校」轄下的「拾平臺」是一個關注拾荒群體的組織,因了解更多拾荒群體資訊歡迎聯繫他們,或歡迎大家向我們「舜禹學堂」留言查詢,我們會盡力解答。
資料來源: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