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

[舜禹台灣] 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台灣女性的救贖之路
台灣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但是在性別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根據統計,每年有數千名婦女遭受性侵害,但是只有少數案件被報案、偵辦和定罪。許多受害者因為恐懼、羞恥、責任感或無力感而選擇沉默,無法得到正義和救助。 台灣每年有多少婦女遭受性侵害?數據驚人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2022年台灣共發生了1,234件性侵害案件,其中有1,012件是對婦女的性侵害。這意味著每天平均有2.8位婦女遭受性侵害。而這些只是被報案的案件,實際上還有更多的婦女因為恐懼、羞恥、無力或其他原因而沒有向警方求助。因此,台灣遭遇性侵害的婦女人數可能遠超過我們所知道的。 「我不是你的玩物」:一位性侵害婦女的自白 小美 (化名) 是一位25歲的上班族,她在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工作,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位成功的職場女性。但她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是她曾經遭受過性侵害。當她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她和一位男同學交往,但這位男同學卻對她施暴,強迫她發生性關係。林小姐當時嚇得不敢反抗,也不敢向任何人求助,只能忍受著這種痛苦。她後來和這位男同學分手了,但她的心理創傷卻沒有消失。她常常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也不敢再和其他男生交往。她甚至有時候會想到自殺,想要結束這一切。 幸好,小美在網路上看到了舜禹學堂的社工的文章,介紹了「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她決定打電話給社工,尋求幫助。社工很耐心地聽了小美的故事,並安慰她說這不是她的錯,她有權利要求賠償和治療。社工告訴她,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是由衛生福利部主辦的一項政策,目的是為了保障性侵害被害人的權益和福祉。 小美聽了社工的介紹,感到有了一絲希望。她決定嘗試申請「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並希望能夠得到適當的賠償和治療。她也感謝社工的關心和支持,並表示願意接受社工的進一步協助和轉介。 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讓婦女重拾信心與希望 為了幫助性侵害被害人,政府推出了「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這是一個由衛生福利部主辦、社會局執行的計畫,旨在提供性侵害被害人各種方面的支持與協助。這個計畫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輔導: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服務,幫助被害人處理心理創傷、恢復自信與自尊。 二、法律諮詢: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幫助被害人瞭解法律權益、提出告訴或求償。 三、醫療費用:補助被害人因性侵害所需的醫療費用,包括急診、住院、手術、藥物等。 四、生活費用:補助被害人因性侵害所造成的生活困難,包括失業、失學、家庭破裂等。 五、職業訓練:提供職業訓練服務,幫助被害人提升技能、增加就業機會。 六、社會參與:提供社會參與服務,幫助被害人建立社會關係、參與社區活動。 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 如果你是一位性侵害被害人,或者你認識一位性侵害被害人,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申請 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 一、申請資格:只要你是一位在台灣境內遭受性侵害的婦女,無論你是否有報案,都可以申請此計畫。但是,如果你已經從其他管道獲得相同或更高的補助,則不能重複申請。 二、申請流程:你可以直接到你所屬的縣市政府社會局或其所屬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填寫申請表,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如身分證、醫療費用發票、法院判決書等。或者,你也可以透過「113保護專線」聯絡相關單位,尋求協助。 三、補助項目: 🔸 非屬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之醫療費用。 🔸 心理復健費用。 🔸 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 🔸 緊急生活費用。 🔸 其他費用,應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明示列舉。 四、補助金額:根據不同的補助項目,補助金額也不同。以下是各項目的補助金額: 1、醫療費用補助: 🔸 扣除全民健康保險給付費用外,每人次最高額以新臺幣三千元為上限,其範圍包括掛號費、開立驗傷診斷書所需費用、其他與性侵害案件相關之醫療費用。 🔸 特殊藥材、毒藥物檢驗、住院病房差額、伙食等全民健康保險不給付費用得專案申請補助。 2、心理復健費用補助: 🔸 醫療院所依行政院衛生署核定之醫療服務給付項目、支付標準及直轄市、縣(市)衛生主管機關核定之醫療收費標準辦理。 🔸 福利機構團體相關專業人員心理復健費用最高補助標準: (1)、個別晤談費:每小時最高補助新臺幣一千二百元,每人每年最高補助四十八小時。 (2)、夫妻或家族晤談費:每小時最高補助新臺幣一千六百元,每人每年最高補助二十四小時。 (3)、團體治療輔導費:每小時最高補助新臺幣一千六百元,每一團體每年最高補助三十六小時。 前項第二款補助時數,視情形得酌予增減。 3、律師費用補助: 內容及標準: (1)、每案警偵訊及每審律師補助費用最高以新臺幣五萬元為限。 (2)、每案每時律師諮詢費用最高以新臺幣三千元為限。 (3)、每案每次撰狀補助費用最高以新臺幣八千元為限。 4、訴訟費用補助: 內容及標準: (1)、每案第一審訴訟費用最高以新臺幣二萬元為限。 (2)、每案第二審或第三審訴訟費用最高以新臺幣三萬元為限。 5、緊急生活費用補助: 內容及標準:依當年度最低生活費為補助標準,申請以一次為限,最高補助三個月,視情形得酌予增加或縮短。 性侵害婦女不再沉默: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的意義與挑戰 性侵害是一種嚴重的暴力犯罪,對於婦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因此,政府推出了「性侵害被害人補助計畫」,是一項具有人道主義和社會正義的政策,它不僅提供了經濟上的援助,也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它讓受害者知道,她們不是孤單的,她們有權利和尊嚴。它也讓社會知道,性侵害是一種嚴重的犯罪,不能被忽視或寬容。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能夠幫助更多的受害者走出陰影,重建自信和生活。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https://dep.mohw.gov.tw/DOPS/cp-1287-14982-105.html 衛生福利部 https://www.mohw.gov.tw/cp-88-234-1-44.html
🟠 [舜禹台灣] 不要沈默,不需忍受,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面對性騷擾的社福資源和自我保護
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年有超過一萬件的性騷擾案件被舉報,過去5年申訴案件大幅增加,以趁機親吻最常見,過度追求5年來則成長近5倍。但實際上可能有更多的受害者沒有勇氣或機會尋求幫助。‍根據《性騷擾防治法》的定義,性騷擾是指以言語、文字、圖畫、電子郵件、網路或其他媒介或以行為或其他方式,對他人作出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不當行為,而影響其人格尊嚴、工作或學習表現或造成其工作或學習環境惡化者。性騷擾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利益交換型,即以提供或取消某種利益為前提,要求他人進行不願意的性行為;另一種是敵意型,即以具有性意味的言語或行為來羞辱、嘲笑或恐嚇他人。性騷擾不分性別、年齡、職業或背景,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場合,例如家庭、學校、工作場所或公共空間。性騷擾的形式也很多樣,包括言語、肢體、視覺或網路等方式。‍為了對抗性騷擾,台灣在2018年加入了全球的me too運動,這是一個鼓勵受害者發聲和尋求正義的社會運動。自從me too運動開始後,台灣有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人士站出來分享他們的性騷擾經歷,揭露了一些權力或名氣的人物涉及的性騷擾事件。這些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也促進了法律和制度的改革。例如,政府修訂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和性騷擾防治法,增加了對性騷擾行為的定義和處罰,並強化了各種單位的預防和處理機制;也通過了跟蹤騷擾防制法。 除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外,受害者也需要得到社會福利的支持和協助。在台灣,有許多公共或民間的組織和服務可以提供性騷擾受害者的諮詢、輔導、法律援助、安全庇護等資源。例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負責監督和推動各級學校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並處理學校相關的性別歧視或性騷擾案件。‍🔸 衛生福利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提供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相關資訊,並提供24小時免費電話諮詢服務(0800-013-999)專業諮詢與協助服務。‍🔸 113專線:遭遇家暴、熟人性侵等事件時,不論是受害當事人或是旁觀者,都可以藉此專線通報、求助,在事件發生的當下、之後,都可以尋求協助,此專線24小時全年無休,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援助資源最齊全的官方窗口‍🔸 婦女權益促進會:提供性騷擾防治專線(02-2555-8595),以及網路諮詢、心理輔導、法律諮詢等服務。‍🔸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服務對象:18歲以下,於全台校園或補習班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害暴力者在校園發生的性侵、性騷擾事件,學校有義務立刻通報,若認為學校的處置方式有疑慮,可向人本基金會申訴,人本基金會主要提供當事人關於申訴流程、協助找尋申訴單位與合適資源,使權利侵害事件調查得更清楚。可至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網站填寫申訴表單或撥電話(02)2367-0151‍🔸 婦女救援基金會:提供24小時免費電話諮詢服務(0800-088-885),以及網路諮詢、心理輔導、法律諮詢、安全庇護等服務。 除了尋求幫助外,我們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性騷擾。當遭遇到性騷擾時,我們應該堅定地拒絕並表達不滿,並盡快離開現場。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應該記錄下發生時間、地點、內容和證人等相關資訊,並保存好任何可能的證據,如錄音、錄影、簡訊、電子郵件等。此外,我們也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如親友、同事、老師、同學等。如果情況嚴重或持續發生,我們更應該向有關單位或機構投訴或舉報,如學校、工作單位、勞動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等。以下是我們整理出來的一些自我保護的建議: 🔸 明確表達自己的意願和界線,拒絕任何不合意或不舒服的行為。‍🔸 記錄或保存任何有關性騷擾的證據,例如錄音、錄影、簡訊、電郵等。‍🔸 尋求親友或同事的支持和陪伴,避免獨自面對性騷擾者或危險情況。‍🔸 盡快向有關單位或組織舉報或申訴,並尋求專業的諮詢和輔導。‍🔸 保持身心健康,適當地發洩情緒,參與有益的活動,增強自信和自愛。 性騷擾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它傷害了每一個人的尊嚴和自由。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沒有性騷擾的社會,讓每一個人都能安全和平等地生活。me too運動是一個開始,但不是終點。讓我們一起加入這個運動,用我們的聲音和行動,改變這個世界。
🟠 [舜禹台灣] 育兒路上不疲倦 豐富在地資源等你來利用
照顧孩子好累,我好需要休息.. 現今家庭型態大多人口少而且單親家庭逐年增加,照顧者常常面臨工作、家庭蠟燭多頭燒的狀況,如果有緊急狀況又找不到人支援怎麼辦?疲憊的爸媽想擁有自己的休息時間可以嗎? 「臨時托育服務」、「育兒喘息服務」就是為了這些需求設計的!各縣市政府都核定了相關的經費與時數,讓忙碌的家長們可以短暫將寶貝委託給合格的保母照顧,臨托模式則包含了由政府提供場地的「定點臨托」、邀請保母到家中的「到宅臨托」,又或是將孩子送到保母家的 「在宅臨托」透過這些喘息服務舒緩照顧者的壓力,家有6個月~6歲嬰幼兒的爸媽們可以多多利用喔!目前各區的居家托育服務中心都可以諮詢或辦理這項服務! 健康長大是夢想?特殊健康需求怎麼辦? 孩子順利出生、健康長大是所有父母們共同的心願,但若是遇上了早產、先天疾病、因意外導致的身心障礙或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發現有發展遲緩這些格外有挑戰的處境,也都有相關的支援系統可以協助喔! 「早產兒基金會」整合早產兒家庭相關服務,包含:住院醫療補助、出院後醫療儀器租借費用補助;而0~6歲的孩子若有身心障礙、發展遲緩,則都屬於「早期療育」的範疇,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皆設有相關服務單位,如:早療通報轉介中心、兒童健康發展中心,並且還會依照縣市內的行政區域劃分、成立「早療社區資源中心」,協助解答就醫/復健資源、兒童發展評估流程、療育補助費用、輔具補助、復康巴士資源、特殊兒教養技巧與就學管道與等疑難雜症。 此外,特定的障礙類別也有專門的非營利組織提供專業服務,例如:針對視障者的愛盲基金會、服務聽障者的雅文基金會、協助自閉症的肯納基金會等等喔。 在養育特殊需求孩子的路上,除了他們的健康狀態好轉、疾病獲得控制、發展進步之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卻常被忽視的關鍵,就是:家中其他成員們的身心健康狀態。特殊兒的誕生對多數家庭而言都是出乎意料、措手不及的事件,往往改變了家庭原本的規劃與安排,也帶給父母或其他健康手足很大的挑戰!集結有著親身經歷的家庭們共同創立的便是秉持著:「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的宗旨,專門為「身心障礙者的父母及健康手足」提供心理調適、家庭幫手、線上學習等多元服務,例如:爸媽放風日、營隊出遊、手足支持團體、緊急生活扶助、個別諮商等支持。希望協助這些家庭在身心靈及社會連結上都獲得強韌的支持! 從上支影片到今天的介紹,相信各位都發現了資源在地化、貼近生活的重要性!其實台灣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類似的在地資源案例,例如:南投縣推出「親子館外送到你家」的服務,讓托育資源列車載著玩具、繪本等親子教材,巡迴13個鄉鎮,縣民們都能輕鬆在社區裡使用這些服務。而高雄市也有「育兒資源車」的行動服務,以行動巡迴車的模式將資源帶進大旗山及大岡山等區域,辦理親職教育、嬰幼兒照護諮詢、二手圖書玩具資源媒合、兒童發展篩檢及早療宣導等服務。 不但如此,政府也鼓勵「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設立,在公司裡規畫合適的托育環境,成功達成「帶孩子到辦公室上學」的便利。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利用,專屬你的在地育兒特攻隊喔! 相信如果我們都更熟悉並且善用身邊的資源,除了可以減輕自身的負擔以外,更有機會可以促進社會的交流互惠,創造更多元和友善的生活環境!舜禹學堂將持續陪您一起關注各項福利,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在地化的良性循環發生!

意見

請填寫表格,向我們反映意見或任何你在我們網站搜尋資訊時所發現的問題。

已提交!我們將會在1個工作天內回覆閣下,謝謝!
資料有誤,請重新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