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街道位于越秀区西北部,东界飞鹅岭、广州雕塑公园及解放北路,毗邻登峰、洪桥街道;南抵流花路、象岗山,与六榕街道交界;西至环市西路广州市一〇三中学前及站前横路,连接荔湾区;北达京广铁路、桂花路,与矿泉街道及白云区接壤,总面积1.77平方公里,辖有桂花岗、桂花苑、火车站、流花桥、花果山5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4万人。
该街道历史沿革丰富,自民国元年(1912年)起属广州市西北区,后于1950年设立流花街道,历经西山区、北区管辖。1960年并入西山公社,改称西山街道并归属越秀区。至1974年,由原解放北街九居委会与三元里街桂花岗居委会合并,重命名为流花街道至今。
流花街道的名字来源于南汉时期的流花古桥,这座桥因落花随溪水流动而得名。相传,南汉的刘王为纪念一位名叫素馨的种花姑娘,在广州城北建立了芳春园,并在园中广泛种植她喜爱的耶悉茗花,即后来的素馨花。宫女们晨妆时,花瓣随溪水而下,流经的木桥因此得名“流花桥”。明代时,流花桥被改建为石桥,并在清代进行了重修。如今,古桥已不复存在,但“流花古桥”四字仍被保留,流花地区也因此得名。
流花街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也是广州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1955年,象岗山旁建立了中苏友好大厦,成为广州对外开放的窗口。随着广州火车站、省客运站的建成,以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迁移和白马、天马、流花等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兴起,流花街的地位日益重要。
流花街辖内有广州火车站、省汽车客运站和市汽车客运站3个旅客疏运交通站场。
其中广州火车站,始建于1960年,1974年4月12日正式启用。截至2015年2月,车站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拥有候车室、售票处和行包仓等完备设施,站台规模为4台7线,日发送旅客能力高达3万人次。车站主楼高四层,采用岭南传统建筑的室内庭园布局,内外均设有绿化景观和特色装饰,如金鱼池、小桥、桄榔树、竹子,以及中央的大钟和两侧的"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标语,体现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门户地位。
广州火车站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1974年,流花桥一带建成了广交会流花路展馆、广州东方宾馆新馆、友谊剧院等,这些建筑群在1985年被誉为"羊城新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誉。
广州火车站在春运期间曾面临两次客流激增的挑战。1998年春运期间,因湖南大雪和广深线塌方,数十万乘客滞留;2008年南方雪灾,超过50万旅客滞留,车站如汪洋中的孤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考验。
广州火车站周边是广州市的大型批发商圈,聚集了白马、红棉、壹马、新大地等18个大型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以及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流花展贸中心等会展中心,加上南方钟表交易中心、广东成人用品市场、暖润皮具精品城、冠粤皮具市场等,流花街一共拥有34家专业市场,商贸活动十分繁荣。
流花湖公园是广州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四大人工湖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晋代的芝兰湖。南汉时期,因风景秀丽,建流花桥以便利交通。历经变迁,芝兰湖一度消失,直到1958年市政府改造水环境,重建并命名为流花湖,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理想场所。
兰圃公园,隐藏在流花街的深处,是一座以兰花为主题的园林。园内种植200多个品种、近万盆兰花,为兰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天堂。园林布局精巧,小径、长廊、亭台、水榭等元素相互映衬,让人仿佛置身苏州园林,同时又能体会到岭南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成为游客和小动物们喜爱的栖息地。
流花街还拥有伊斯兰清真先贤古墓、广州总医院民国建筑群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五星级的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等旅游设施。友谊剧院、广州粤剧团等文化场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演出。此外,广州广播电视台也位于流花街内的"花果山",为地区增添了文化氛围。
流花街社工服务站成立于2012年3月,2024年4月开始由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的工作模式,致力于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服务站划分为3个片区和5个社工服务站点,提供17类服务,包括情绪疏导、物资帮扶、资源链接等,旨在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
社工站还开展社区治理项目,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示范项目、长者互助发展项目、未保项目和社区“慈善+”特色项目等,旨在打造具有流花特色的社区治理品牌。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桂花岗一街1号之1
24小时红棉热线:
1. 广州市统一红棉守护热线电话:020-66600999(根据语音提示,输入“流花街”)
2. 流花街社工服务站红棉守护热线电话:020-32589565
资料来源:
图片来源:
欢迎留下对舜禹学堂想说的话。不论是对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想了解更多与自身相关的居家服务、或是想给予学堂支持与鼓励,以及有热忱想成为学堂中照耀民众的小太阳,都请不吝啬的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于工作日内尽快回覆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