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街道,位于越秀区的中部,其地理范围东起建设六马路,西至小北路的东濠涌边,南界为东风东路,北则延伸至南坑东广深铁路。这片区域占地面积约为0.91平方公里,其中户籍居民数量约6.3万人,而常住人口则约为3.9万人。
街道下辖九个社区,分别是六马路、中马路、二马路、大马路、黄华南、黄华塘、黄华北、旧北园以及麓湖路,这些社区共同构成了建设街道的多元与活力。
明清时期,建设街曾属于番禺县鹿步司,民国时期划归广州市大东区,1950年又分属黄花岗乡和大东街,直至1986年1月正式设立街道办事处,并隶属于东山区,2005年后则归入越秀区管辖。
建设街道得名于境内的建设新村,这是建国后广州市首个工人新村。1951年,为改善工人居住条件,广州市政府成立了“广州市工人福利事业建设委员会”,负责规划工人宿舍。1953年,在黄华乡东的孖鱼岗一带,广州市建设局建成了60幢平房和四幢二层楼房,安置了4700多名工人及家属,因此得名“建设新村”。
当时的建设工人宿舍,是广州最为繁荣的居住地之一,被称为广州的“尖东”。虽然经历过整改与变迁,但如今的建设新村已焕然一新,成为充满广州风情的流行街巷,氛围轻松,独具魅力。
黄华塘社区位于建设街,其名字源于明末的黄华寺以及周边东濠涌旁的低洼池塘。这条黄华路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曾是南洋电器厂的所在地,位置优越。
1948年,十多名工人怀揣振兴民族电器工业的梦想,在省委党校旁的菜地和池塘边建起简易厂房,黄华路因此变得繁华。
随后的五十年,南洋电器厂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研发出多个知名品牌,还成为广州市乃至全国的领军企业。1963年,首创的钻石牌电风扇成功出口,实现了“产品远销南洋”的愿景,成为广州最早出口的电器产品,名声远扬。
无论是广州市、广东省还是全国各地的重点工程或重要部门,都倾向于选择“南洋电器”的产品。从北京亚运村、天河体育中心到广州白天鹅宾馆、广州地铁一号线,其地下配电设备均来自南洋电器厂。南洋电器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维修到出口,展现了企业的强大实力和辉煌历程。
建设街屹立着“血洒黄华纪念碑”,铭刻着一段悲痛的记忆。抗战初期,广州作为重要的抗战物资转运口岸,成为日军必争之地。尽管日军多次策划进攻,但受限于其他战场和英美法的势力范围,直到1938年,日军才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轰炸。
在广州沦陷前夕,黄华塘村(现位于黄华路一带)作为当时的近郊村庄,遭受了日军两次猛烈的轰炸,导致村屋被毁,居民死伤惨重。战后,村民组织“追悼殉敌会”,在轰炸地点立碑纪念,碑上刻着“血泪洒黄华”,记载了日军的残暴与村民的苦难。1993年,广州市政府将这座纪念碑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铭记历史,警示后人。
广州市建设街社工服务站成立于2010年12月,由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运营,是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试点项目之一。该站秉持“共建•发展”理念,依托地区发展模式,遵循“助人自助”宗旨,通过“社工+慈善+志愿服务”的协同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多元化服务满足居民需求。社工站整合资源,弘扬街区文化,提升社区凝聚力,并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设街社区医院提供丰富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龙氏正骨推拿、拍打、经络疗法、针灸等。特别地,龙氏治脊、经筋、拍打、抖针疗法对脊椎疾病有独特疗效,服务已拓展至国内外多个地区。医院凭借出色的医疗技术、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有效的中医特色服务,不仅解决看病难题,还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建设二马路14号
咨询电话:020-83767047
官方微信: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资料来源:
图片来源:
欢迎留下对舜禹学堂想说的话。不论是对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想了解更多与自身相关的居家服务、或是想给予学堂支持与鼓励,以及有热忱想成为学堂中照耀民众的小太阳,都请不吝啬的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于工作日内尽快回覆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