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专区

[舜禹广州] 高中周末双休陆续落地:驻校社工与社区支持,构建青少年全面成长的生态系统

高中双休制引家长争议,社工搭建“家校社”协同桥梁

 

近期,多地实行普通高中双休制度,以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关注身心健康,引发广泛关注。家长和网友热议该政策,有的家长认为会影响孩子考好大学,有的则认为其旨在推动高中生多元化发展,反思“唯分数论”。双休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的机会,也为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有社评认为:教育竞争是现实,但这种竞争如同一层“无知之幕”,幕后的潜在问题不容忽视。此时,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高考并非人生的终点,想象力与创新力才是关键。在时代变革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未来立足。然而,不少家长对双休制度心存担忧,担心孩子沉迷于游戏和短视频。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高效利用双休时间,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学习任务。通过合理的教育规划,让双休变得更有价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双休制度的推行,本质上是对教育生态的重构——它试图在学业压力与身心健康的平衡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然而,这一转型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支持:学校需优化教学效率,家长需调整教育理念,而社会资源更需深度融入校园生态。在此背景下,“驻校社工”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范本——他们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搭建起"家-校-社"联动的桥梁,既帮助青少年科学规划双休时间(如开发抗逆力训练、兴趣拓展活动),又通过个案辅导缓解家庭焦虑,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切实动能。这种以系统视角介入青少年成长的服务模式,恰恰为解决当前双休制度引发的争议提供了破题思路。

驻校社工:全方位支援青少年成长

 

以广州启创“青年地带”驻校社工为例。

 

一、项目介绍

项目始于2008年,初期在绿翠中学(现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及赤岗中学(现景中实验学校)设立社工站。2012年推广至12所学校,2014年通过自筹经费新增前进路小学社工站,形成13个驻校站点。

截至2025年,驻校服务覆盖区内多所中学,如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学校等,并持续结合学校特色打造“一校一特色”服务。

 

二、服务模式

驻校社工与学校紧密合作,以学校为基点,运用系统为本的服务视角,通过以下三大手法协助学生成长:

1.   团体活动: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学生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

2. 小组服务:开展小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共性问题。

3. 个案辅导:针对个体需求,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支持。

此外,驻校社工通过接触学生家庭、了解教师期望,并引入社区资源,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支持性服务,促进“家-校-社”三方合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特色服务

1. 预防与治疗:

- 为处于不利环境的青少年提供预防性服务,避免不良影响。

- 为行为已出现问题的青少年提供补救和治疗,寻找问题根源,及时干预。

2. 责任与参与:

- 引导青少年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关心他人。

-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培养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

3. 学习与发展:

- 帮助青少年在学习中成长,挖掘潜力,提升综合能力。

- 协助青少年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发展。

4. 开发与实现:

- 关注青少年的个性特质和兴趣,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

- 引导青少年设定目标,努力实现梦想。

 

四、核心服务手法

1. ​​三级预防策略​​

​​- 超前预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抗逆力培养、新生适应、青春期教育等活动。例如,研发本土化抗逆力辅导工具,通过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 ​​临界预防​​:针对困境学生(如家庭困难、行为偏差)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心理健康支持等,累计完成87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结对。

​​- 矫正预防​​:介入校园欺凌、心理危机等个案,通过秘密信箱、社工面谈等方式保护隐私并提供专业支持。

2. ​​品牌化服务项目​​

​​- “微光”普法教育剧场​​:以“教育戏剧+体验式”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覆盖超3000人次。

​​“共创晴天”心理健康项目​​:建立“家-校-社”三级预防机制,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典型案例。

- ​​“幸福·家”阅读空间改造​​:为困难家庭青少年改造居家学习环境,累计服务152户家庭。

​​3. 资源整合与社会参与​​

- 联动青联委员、爱心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引入志愿者及社区资源支持学生成长。

- 定期举办亲子融合活动(如城市探索、长者关怀),培养学生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五、项目成效与管理机制

1. 督导与评估​​

- 项目督导专员定期抽查个案服务记录(每年至少10次),优化服务成效。

-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监管经费使用,确保资金高效投入。

​​2. 成果与影响力​​

- 截至2025年,驻校社工累计介入超1.1万小时服务,覆盖学生心理辅导、校园融合等需求。

- 项目获评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试点标杆,并成为广州市社工服务品牌之一。

寄宿与托管:为双休制提供新思路

 

除了驻校社工的帮助,社区范围内的学校或机构若能开设寄宿和托管功能,将为双休制的实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寄宿和托管功能的学校可以设定固定的时间段安排,明确什么时间用于自习、玩耍、锻炼和休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行为习惯。即使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管教小孩,专业的老师和驻校社工也能随时解答学习问题,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在家附近,家长也能随时与小孩见面,了解小孩的情况。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家长的担忧,还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于是,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建议

1. 推广寄宿和托管服务:

- 在社区范围内,鼓励学校或专门机构开设寄宿和托管服务,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设定科学的时间安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行为习惯。

2. 优化“家-校-社”联动机制:

- 加强驻校社工与学校、家长和社区的紧密合作,确保信息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 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家长调整教育理念,理解双休制度的意义和价值

3. 丰富课余活动内容:

- 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需求。

-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 增设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二、针对社区机构的建议

1. 建立社区学习中心:

- 在社区内设立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 配备专业的辅导老师和社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

2. 整合社区资源:

- 联动社区内的企业、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机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 开展社区服务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开展亲子活动:

- 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户外拓展等,增强家庭互动和亲子关系。

- 通过活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4. 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 设立社区心理健康热线,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针对家长的建议

1. 调整教育理念:

- 理解双休制度的初衷,支持孩子参与多样化的课余活动,避免过度关注学业成绩。

- 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

- 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家长培训和亲子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 与老师和社工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3. 合理安排孩子的双休时间:

- 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双休时间表,平衡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

- 鼓励孩子参与兴趣爱好和体育锻炼,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在学校和社区范围内推广寄宿和托管服务,优化“家-校-社”联动机制,丰富课余活动内容,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家长对双休制度的担忧。同时,家长也应调整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合理安排孩子的双休时间。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实现多元化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若有相关的问题或需求,需要咨询或求助,可以就近联系街道的社工站。

 

 

 

资料来源:

微博:齐鲁晚报

微博:澎湃新闻

搜狐

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广州市新塘镇社工服务站

图片来源:

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广州市新塘镇社工服务站

您可能有兴趣的